【男孩的粗心未必是故意的,請理解他們晚熟的大腦皮質與視知覺!】
小學的考試與作業,幾乎有一半的比重不是在考驗孩子的推理能力,而是考驗孩子的細心與耐性。偏偏小學男生的大腦,理解力勝於謹慎度、玩心重於耐性,行事衝動的他們面對密密麻麻的題目敘述,往往沒有辦法淡定以對,快速完成才是他們的工作目標。
而這樣的粗心大意在他們身上反映出來的,不僅是學業受挫,日常生活也同樣會受到不少干擾。不少父母因為仔細叮嚀、軟硬兼施,卻仍治不了男孩的粗心毛病,然而歷練豐富的老人家看到焦慮難安的年輕父母,總會笑著安慰:「免煩惱!孩子長大就好了!」
智慧的老人家看人斷事,往往如他們看了幾十年的天象、預測天氣一般神準,正是因為他們看過太多粗心小鬼頭長大之後脫胎換骨的例證。
確實,根據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大腦皮質的前部專司人的專注力、計畫能力和衝動控制能力,平均而言,男孩在這部分普遍比較晚熟,因此很可能他們確實已努力用意志力控制自我,但還是無法擺脫注意力不足的困擾。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孩子,甚至比非ADHD患者足足晚了三年才成熟,這也就是為什麼男孩被診斷為ADHD的人數遠遠高於女孩,男女的比例大約是4:1。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ADHD患童唯一比一般兒童發展較為快速的區域是「運動皮質」,這表示他們不僅無法專注安定,反而會無可控制地動個不停,讓他們看起來煩躁不安。
有些男孩的問題則出在視知覺能力較晚熟。視知覺並不代表「視力」,而是掌控視力與大腦的連結與合作,包括:辨認相似的物品與圖案,是否集中視線以追蹤正在移動的物體,迅速輸送並在大腦中儲存所看到的圖像資訊,以及大腦能否依據視覺的訊息來指揮運動系統,也就是手眼的協調度。
此外,男孩的好奇心強,隨著自己的心向與興趣,對外在物理環境的主動探索慾望勝過被動接收知識與枯燥重複的練習,也就是師長解讀的「玩心太重」,因此,雖然透過主動的觀察,以及對物理結構天生的敏銳度,使他們的理解力強過女孩,但往往沒有辦法綁緊自己的心念,專注於被動灌輸式的學習,更難按耐於細節的操練。
以上這些原因造成很多正常男孩看起來注意力無法持久,躁動不安,甚至還被懷疑患有過動症。因之,教養這類男孩必須有個認知,在他們等待長大的過程中,得受苦於大腦晚熟的諸多困擾,甚至必須忍受被人誤解為不專心、不用心、馬虎、懶惰的「壞孩子」;
在面對這些從不歇止的負面評價時,男孩得更得努力找到自己的價值,維護自我的信心,這些男孩在孩提時代確實辛苦。
不過關於大腦的研究已為父母們帶來一線曙光,只要我們耐心等候、持續努力的幫助孩子,那些坐立難安、粗心大意的男孩會隨著時間成長,總有迎頭趕上的一天!
摘自【教出好男孩一點都不難】(p33-34)